技术文章
当前位置:首页
技术文章
18
实验中,需根据酶的特性(如最适缓冲液、温度)和DNA底物的特点(纯度、结构)进行条件优化,才能让“分子剪刀”精准高效地完成切割任务。理解这些影响因素,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关键,更是深入认识酶促反应规律的重要窗口。限制性核酸内切酶(限制酶)作为切割DNA的“分子剪刀”,其切割效率和准确性并非一成不变,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精密调控。影响限制性酶切反应的因素有哪些?一、酶本身的特性:“剪刀”的先天条件酶的纯度限制酶制剂中若混有其他杂质(如核酸酶、蛋白酶或杂酶),可能会破坏DNA底物或酶本...
查看更多18
在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室里,限制性核酸内切酶(简称“限制酶”)是切割DNA的“分子剪刀”,而它们的名字并非随意组合,而是遵循着一套严谨的命名原则。这套原则由分子生物学家汉密尔顿・史密斯(HamiltonO.Smith)等人提出,既包含了酶的来源信息,又简洁易记,堪称限制酶的“身份编码规则”。一、命名核心:从来源出发的“四级编码”限制酶的命名通常由4个部分组成,依次对应其来源的属名、种名、菌株名和发现顺序,每一部分都有明确的规则:第一部分:属名的首字母(大写)取自微生物的属名(ge...
查看更多18
无论是聚酯产业链核心原料精对苯二甲酸(PTA),还是制药行业的脂质体或蛋白制剂,颗粒粒度分布直接决定产品性能。但PTA粉末等疏水性颗粒经常具有易漂浮、团聚从而导致检测失真,成为跨行业痛点。本文将深度解析激光粒度仪的激光衍射技术如何通过创新方案,同步攻克化工与制药领域的精准检测难题!Part1漂浮粉末检测困境:传统方法的失效1、化工领域:PTA漂浮痛点▶️表面张力大:PTA粉末接触水相后漂浮水面,无法进入光学测量区。▶️国标严苛:《SH/T1612.8-2005》要求:重复性:...
查看更多18
做生物学实验时,微量样品的处理一直是咱们实验人员的心头大事。想得到精准结果,不光得用高灵敏度试剂,还得配更高精度的检测仪器。但前期处理里,样品损失怎么控制?比如用酶抑制剂减少降解,或者选低吸附的实验耗材,这些都直接影响实验效果。NEST新出的低吸附吸头就挺实用,既能少浪费酶和抗体,让实验结果更准,转移珍贵样品时,还能大大减少损耗。那低吸附吸头到底是啥?说白了就是专门为高精度移液设计的耗材,能明显减少蛋白质、核酸、酶这些生物分子在吸头内壁的吸附。传统吸头总因为吸附导致样品损失,...
查看更多13
DNA限制性内切酶(简称限制酶)是一类能识别并切割双链DNA特定核苷酸序列的酶,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、分子标记、基因编辑等分子生物学实验中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限制酶及其主要用途:一、常见的限制性内切酶及特性1.EcoRI识别序列:5'-GAATTC-3'(切割后产生5'粘性末端:-G和AATTC-)来源:大肠杆菌(EscherichiacoliRY13)用途:基因克隆中常用的工具酶,用于切割载体和目的基因,产生互补粘性末端以便连接。构建基因组文库或cDNA文库时的酶切处理。2.H...
查看更多